读书学习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动态 > 读书学习 > 正文

散记:在大红屯里看餐桌变化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4-29 作者:沈 健 点击量:

得知个旧市文联要组织去大红屯公司采风的时候,心里还是有点小激动的,以前见到过种在田里的稻谷长什么样,也见过煮成饭之前的米长什么样,但是更够见到从稻谷到加工成大米的过程却是第一次。

可能是我作为一名吃货的本性吧,对于能够吃的东西我总是有着别样的好奇和喜爱。更何况,民以食为天,我们老百姓最关心的无非就是米袋子、菜篮子,现在生活好了,还可以再加上一个果盘子,但是最根本、最重要的自然还是米袋子。就连习近平总书记都说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是不变的真理。

而走进大红屯之后,相比现代化的粮食加工设备和加工工艺,更让我感兴趣的是这家企业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在公司负责人吴总介绍到大红屯是一家国有独资企业的时候,着实让我吃了一惊,也更加引起了我的好奇,毕竟现在粮食加工销售的市场化程度很高,竞争也很激烈,一家国有独资企业能在近乎完全化竞争的市场领域里异军突起,成为云南省农产品加工行业重点龙头企业,确实相当不容易。

接下来,吴总又介绍了大红屯公司的前身,居然是设立于1952年大屯粮管所。相信对于现在许多年轻人来说,对于粮管所可以说是完全没有印象了。就是作为80后的我,记忆中也只有小时候拿着米袋子、带着购粮证跟着父亲去买米的一些片段了。

不过对于那个时候的餐桌,自己印象还是很深刻的。虽然没有经历过父母口中粗粮杂粮混着吃的年代,但是说实话,那个时候的米饭真心不怎么好吃,因为都是老米,也就是在仓库中存放了两三年甚至可能更久的陈化粮,吃到嘴里面糙糙的,没有多少饭味,放在今天市场上肯定是无人问津,只能加工成动物饲料了。但在当时,那就是一家子赖以生存的口粮啊,能吃饱就已经比父辈们幸运了。

还记得那个时候家里在大屯农村有亲戚,中秋、春节时会送来一点当年的新米,虽然说不上是什么好品种,但那爽滑、那细腻、那清香的口感,直到今天还记忆尤新。

后面到九十年代,全国的粮食市场有一点放开了,有一些米贩子开始走街串巷的开始售卖新米了,也可以用配给的陈米来换,当然换的比例肯定不会是一比一,所以也就有了当年春晚小品里换大米、换大米的梗。

据说因为效益不景气,当年大红屯粮管所许多人年轻人都耐不住寂寞,辞职下海干起了各种生意,就连吴总也差一点就当上了米贩子,最终还是因为对粮管所深厚的感情,也放不下剩下二三十号老弱病残和女职工的吃饭问题,毅然决然的挑起了粮管所当家人的担子,带着大家去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于是在2000年的时候,面对粮食市场的全面放开,吴总带着粮管所的职工大着担子,开始了从粮食统购统销向粮食购销加工一体化转变的过程。用吴总的话说,当年就是死马当成活马医,不去闯市场肯定活不下去,要是闯出去了企业就能生存下去,赢得发展空间。

吴总也讲述了许多当年他们创业的过程,现在听起来是故事,但是对于当年那一片创业的大红屯人,可以说是一段非常艰辛的历程。

那个时候,记忆中市场上的大米确实开始多了起来,也根据产地和品种分为了很多种类,印象中最好吃的是草坝米,好像还有一种叫台北8号的粳米,兑在籼米里煮出饭后会有一种别样的软糯口感,赢得了一些人的喜爱。

而那个时候,大红屯的创业者们也开始在市场大潮的冲击力不断改变着自己,从过去卖什么你就得吃什么、好不好我说了算,真正转变成了市场上需要什么我就卖什么、好不好老百姓说了算,更凭借这国有企业的产品品质和信誉保证真正赢得了市场的接受和认可,走出了一条市场化的国企创业之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大米品种已经不能满足人们越来越刁钻的味觉了,于是一些优质的香软米,像滇屯502、云恢290等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新贵,谁家请客吃饭要是不煮上一锅香喷喷的香米饭,肯定会让人觉得主人不诚心。

而大红屯也紧紧抓住了市场变化带来的商机,通过公司加农户的形式打造了自己的优质原料基地,借助标准化的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和模式打造出了一批质优价廉、市场认可度高的拳头产品,牢牢占领了红河州本地市场,也开始向周边辐射。

而迈进新的时代,单一的品种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多元化消费需求了,对于东北、长江流域甚至是泰国等国外的优质大米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人们餐桌上的饭碗有了更加丰富多样的选择空间,而人们对于吃饭的追求也在由过去吃得饱到吃得好转变,以及现在进一步向吃的优质、吃的健康转变。

面对新的市场变革,大红屯公司也在不断突破进取,积极推进原料采购的多元化,加工销售品种的多元化,并不断延伸着自己的产业链,开启了由传统粮食购销企业向食品深加工企业迈进的新征程,同时围绕云南省产业布局,未来还将逐步开发出以高原绿色粮食产品为代表的一系列健康食品,并将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全程可追溯体系,真正让大家吃的放心、吃的方便、吃出健康,用市场化的贴心服务和国企的品质保证再一次实现新的飞跃。

结束在大红屯公司的采风后,同样作为云锡生活服务行业一名国企人的我,心中还有了一些别样的感悟,对于国有企业究竟能不能够闯市场也有了更坚定的信心。

我相信思路决定出路。自助者天助,想成为先驱就必须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勇气,只有真正破除等、靠、要的思想,打破传统思维定式,大胆改革突破,先行先试,才能抓住一闪而过的市场机遇,占领市场先机。

我相信市场决定一切。消费者就是企业的衣食父母,消费者的需要就是企业的目标,千好万好,只有消费者说好才是真的好,百奖千奖,只有消费者手里的发票才是对企业最好的褒奖。

我更相信品质保证是国企最大的市场竞争力。在比拼服务、比拼价格的同时,国有企业更应该比拼的是产品质量,只有坚持不懈,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守住产品质量关,才能在众多市场竞争主体中脱颖而出,赢得市场的认可。

窥一斑而知全豹。餐桌上饭碗里折射出的是一个行业的发展变化,从大红屯公司折射出的也是国有企业搏击市场风浪中的艰辛历程。

而我,也很庆幸自己能够从一次次短短的采风活动中看到了、感受到了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