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积淀五千年历史文化,薪火相传,形成了优良传统美德,彰显于世界文明史。从朱熹的《童蒙须知》,到王应麟的《三字经》,再到李毓秀的《弟子规》,几代大师巨儒,秉承儒家教育传统,注重优良品德从日常行为抓起,先立德,后立身,因此,中华启蒙教育理论为世人所共同推崇,成为人类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弟子规》是清朝秀才李毓秀编写的,原名《训蒙文》,还记得在我牙牙学语时外祖父就将这本书作为启蒙教材让我学习过,但我那时什么都不懂,只会死记硬背,没想到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一眨眼间我也到了而立之年,这次重新舀起此书,内心不由万分感慨。
随着时代的高速革新,新时代社会文化思想的不断涌现强烈冲击着传统文化思想,如今亲朋好友聚会都是谈论有没有对象、如何赚钱养家、过上更好的生活,又有几家人会谈论“家风”“家规”?“家风”这一有着浓厚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对现代家庭而言已经开始变得陌生,很多好的“家风”、家规被淡忘。
什么是家风?“家风”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追溯其源头,可追溯至春秋时期,《礼记•大学》所列“八条目”: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四项是为修身而做的准备,虽人人未必都能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但是,在修身、齐家方面,却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事情。一言以蔽之,“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繁衍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生活方式、传统习惯、道德规范和为人处世之道的总和。
《弟子规》乃儒家圣贤之古训,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撰的。“规”即规范,指的是儒家的传统思想。全书以《论语•学而篇》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用三字经形式阐述而成。它从日常伦理、出门居家、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做人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阐述圣哲的智慧和人生态度,诠释人类赖以生存的传统价值观,主张凡事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有诸己,求诸人,其国学高论、名师大德和哲人圣言,为国内外儒、释、道各家共同倡导,被视为人际交往的礼仪规范和求学做人之根本。
首先,孝家、孝人、孝祖国。孝悌这是我国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为人的根本,《弟子规》中要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又曰“举忠臣与孝子之门”,这是因为守孝道者必有一颗善良仁慈之心,推此仁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必能服务于大众,为天下人谋利益。父母生我养我不易,且“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必须及时行孝、主动尽孝。圣人言:“事父母几谏”。人无完人,父母若有错,子女可用委婉的语气进行劝谏,以免陷父母于不义。小孝于家、忠孝于人、大孝于国。人无小孝则无爱,人无大孝则不忠,对于祖国的“孝”不仅是底线问题,也是我们的立命根本。
其次,敬己、敬人、敬法律,一个人想得到他人认可,首先得学会自敬,《弟子规》中要求,“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引申开来,一个人倘若连自己的着装都是邋遢不堪的,如何让人产生可靠的感觉?习总书记的“照镜子、正衣冠”也正有此意。《弟子规》还要求人们慎言谨行,讲求信用。“若无规矩,不成方圆。”社会是有文明准则的,穿着整洁,举止文雅,戒烟节酒等,都是个人修养的体现。“诚者有信,仁者无敌”,唯有诚信待人,才能赢得信任。
再次,仁心、仁友、仁社会。《弟子规》中提到“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意思是,同样生活在这个社会的人群中,有善有恶,有正有邪,良莠不齐,其中流于世俗的人有很多,而有仁爱的人越来越稀少。针对这样的情况,《弟子规》希望大家都能“亲仁”。确实如此,亲近有仁德的人能如入芝兰之室,不觉自香。“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有一颗仁慈开阔的心,遇到挫折,要学会克服、担当,实在尴尬,要学会自嘲解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乐于助友、助人为乐,这是国人的美德,更是一种传统,一直被一代又一代传承了下来,当我们每人都能对自己能严以修身、严于律己,展现我们的仁厚、仁慈、仁爱,中华民族这种“亲仁”优良传统就能发挥出积极有效作用,织起织密起整个社会“仁义仁爱”的大网。
人生在世,品行不是天生的,它须在幼小的时候开始培养。每一个人的成长,起源都在家庭,不管你走多远,家庭的影响往往在你身上若隐若现,伴随一生,“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也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家风”不正,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可以说,良好的“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恋爱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这些也从反面证实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弟子规》用最简短的文字,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等的态度和礼仪概括的形象全面。《弟子规》中的“温、良、恭、俭、让”在我看来可以简化为三个字:“孝”、“敬”、“仁”。但随着年龄增长、阅历的增加,就越发觉得这三个字看似简单,却内涵丰富,不仅给自己带来诸多益处,更树立了自己对工作、对生活的目标及方向。这也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孝”、“敬”、“仁”这正是咱们祖辈传下的家风,愿与君共勉。
